8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表示,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截至发稿时,绝大多数中间价报价行已经对“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预计未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受此影响,离岸人民币晚间急速飙升,离岸日内涨超600点,在岸日内涨幅也超300点,截至记者发稿,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报6.8315,在岸美元兑人民币报6.8454。
2017年5月,为了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基于市场化原则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2018年1月,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
“8月初央行宣布将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到20%后,市场就一直在关注监管部门何时会重启逆周期因子。2017年逆周期因子给市场带来的印象十分深刻,众多人民币空头爆仓,因此在这一轮人民币下跌中做空者多采用短线操作,也是为了避免监管部门操作带来业务冲击。”香港地区一位基金外汇业务经理告诉21世纪将经济报道记者,“但是这一轮空头踩踏现象较少,市场对此已有预期,加上受到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影响,我们预计这次逆周期因子的见效速度可能弱于2017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发布报告表示,外汇市场供求、篮子货币汇率和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或者说政策态度是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三个因素。“本轮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央行退出常态式干预、汇率走弱的速度快以及有强有弱,涨跌互见等特点,表明监管希望逐步建立市场供求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谢亚轩说,“但发挥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关切并不矛盾,但是央行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市场失灵或者说‘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
外汇交易中心公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韧性较强,人民币汇率有条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