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原副会长吴念鲁教授说,改革开放40年来,外汇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了国家不同时期发展经济、金融的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外汇收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的需要,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明确了方向。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人民币并轨,取消官方汇率,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取消外商投资企业一些非贸易用汇限制。1996年12月1日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支继续实行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重归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此后陆续放宽了部分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其原则是“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先易后难、留有余地,”实行流入和流出均衡管理。
在新时期,审视资本项目下外汇资金的管理,是仍以管理的思维出发,还是以市场的思维出发;是在“堵”字上下工夫,还是把精力转向“疏”字上。对此,吴念鲁认为,外汇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可用大数据等工具,从管理逐步向监管、监测、服务、预警转变。为进一步促进外汇的双向流动创造条件,为有选择性地引进外资创造条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为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创造条件,为提高和完善对海外中资金融机构的监管而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在外汇管理的理念上要有超前意识和准备,为加快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打下基础。同时,也要把握好渐进、有序、可控的原则,应对好国际短期资金特别是“热钱”的冲击和干扰,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