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可兑换是指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放开,即一个国家对居民和非居民的资本交易的支付和转移不受限制,允许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国际通用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到具有计价、结算、投资、储备功能的国际货币的过程。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原副会长吴念鲁教授认为,一国货币即使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并不意味一定能成为国际货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由供给方主导,是货币发行国政府根据外汇供给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政府自主决策行为,而国际货币是由需求方主导,由非居民对该国货币需求偏好决定的,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纳。因此,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可兑换是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吴念鲁说,中央要求上海2020年基本建成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全球人民币定价、结算、交易中心,届时人民币应实现可兑换,因为没有哪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本国货币不是可兑换的。一般认为,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应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吴念鲁表示,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采取渐进式的路径已成为共识。坚持两个“三步走”的取向也获业界的认同。一是地缘上坚持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方针,重点坚持区域推进;二是职能上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取向。上述两个“三步走”中的步骤的推进可相互衔接、相互交叉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落实“三步走”的策略,各阶段如何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相配套、相呼应;如何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相一致;如何具体安排和规划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构建和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香港、东京、纽约、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会形成怎样的关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虽然美元的地位和作用必定会削弱,但是没有哪一种货币能取代美元的地位,今后国际货币的格局可能是“一极多元”,为此,必须进一步预判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利弊,特别是其所承担的大国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