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家们其实是更注重当下的感受,对2019年的经济比分析师们更悲观也就不难理解了。
年底了,证券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预测又开始满天飞了,北上广深等地的券商策略报告会一场接一场,有一个奇怪现象:卖方分析师们虽然不一定看好明年的行情,但整体上认为明年会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但产业界的一些人士却认为,未来可能好几年都是苦日子。有人甚至预言:2018年是前十年最差的一年,2019年是后十年半最好的一年。做实业的人,为什么比分析师要悲观得多呢?两者之间看问题的角度和逻辑,到底有哪些不同?
从卖方分析师的角度来说,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明年一季度有可能是一个底部,之后市场会震荡,然后迎来一轮新的牛市。分析师们的逻辑,首先是A股市场的政策底已经非常明确,这从前期的纾解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危机就可以看出来;其次是基本面底部也即将到来,不少分析师认为明年一季度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底部,而市场对这一基本面底部会提前有预期和反应;再次是情绪底,一旦经济基本面预期变好,市场开始反弹,情绪立马就会乐观起来。当然,从本质上来说,分析师们对2019年比实业家要乐观得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A股市场经过大幅下跌之后,整体估值已经足够便宜了,不少蓝筹股估值已经在10倍以下,中小市值股票经过持续挤泡沫,很多有业绩支撑的中小股票估值也低于30倍,投资终究是讲究性价比,当股票的估值足够低且未来业绩有支撑时,便具备足够的投资价值。可以说,经历这么久的挤泡沫,A股市场不少股票已经接近估值底或者已经到了估值底。因此,分析师们对2019年一季度或者下半年之后的市场行情,还是比较乐观的。
而且,对于做投资的人来说,天然具备看多后市的动力或基因,这跟分析师的所谓道德或职业情操没啥关系,做投资的人如果不看好中长期的后市,那投资还有啥盼头?做投资的人可以短期看空后市,但中长期如果发自内心看空,这个职业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而且,从事实上来说,中国经济从中长期来看肯定是不断上升的,只不过,短期会有波折和困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这种短期的波折和困难是常事,并不是什么“黑天鹅事件”。投资家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乐观派。
而对于实业家来说,眼下确实面临不少困难:企业订单大幅减少、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不断抬高、转型升级异常艰难、毛利率不断下降……甚至有不少非“头部企业”面临倒闭。传统企业供过于求的局面未能有效改观,做实业真难!这成为不少实业家的内心声音。对于产业资本来说,如果这种困窘的局限继续下来,能够熬多久,就是个关乎生死的大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可能一些实业企业就熬不过这个经济寒冬。而把时间往后一点看,企业家们又暂时看不到改观的明显迹象。中国的实业家们,已经离高毛利期越来越远,大部分的行业竞争都接近饱和或者早已饱和,行业集中度在提升,对企业的要求也在提升,只有那些管理先进、不断进取的企业未来才有前途,或者说,未来做实业的,必须做到所在行业的“头部企业”,才能生存下去。“活下去”对实业家们来说,在这个经济寒冬里显得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实业家们其实是更注重当下的感受,对2019年的经济比分析师们更悲观,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的实业界未来会转化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技术上面,轻松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在结构转型升级的当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未来将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时代,“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高,很多非“头部企业”要么被收购兼并,要么倒闭,他们对未来悲观,也就很好理解了,世界的“玩法”变了!适者生存,一些实业家对2019年和更长的时间感到悲观,丝毫不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会悲观!相反,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只不过,很多企业都活不到那一天。